回首半生育桃李 耕耘阡陌尽芳华

今日固原
2022-09-09 09:00:00
logo 语音播报

编者按

退休年龄到了,他们依依不舍走下讲台,怅然所失的情绪久久徘徊。就像每一个毕业季与孩子们分别,总难以割舍。

职业生涯三、四十年,他们把最好的时光留在三尺讲台,为一茬又一茬孩子传授知识,为一个又一个时代培养人才。他们亲历并推动了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也将自己由翩翩少年“熬”到了花甲之年。

八十年代,他们第一次走上讲台、拿起教鞭的青涩还犹在眼前,不觉就到了退休年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教出的学生有各行业拔尖人才,也有街巷中平凡的路人,老师觉得,能够陪孩子们度过一段学生时代,就已经很欣慰了,毕竟,面对讲台下清澈的眼眸,老师付出的是赤诚真心,倾注的是毕生所学。

教师节即将到来,我们向一生奉献教育事业的光荣退休教师表示崇高敬意。


李虎珍:一片丹心沁润六千学子

十八届高中毕业生、超过6000名莘莘学子,绝对是教师职业生涯值得“炫耀”的成绩。

1984年,李虎珍从固原师专毕业,进入固原一中任教。38年来,他带出了十届应届生和八届补习生。今年,李虎珍光荣退休,但他舍不下四方讲台,身体健康、家庭顺遂,被五原中学高三补习班返聘,继续发光发热。

李虎珍是英语老师,既代课,又当班主任。回望执教路,最让他欣慰和自豪的,是1999年班里的刘飞同学,作为固原一中历史上第一个全区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成绩一出,振奋了固原一中广大师生精神。刘飞在清华大学还获得优秀毕业生和优秀硕士论文荣誉。李虎珍说,当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学生一个比一个优秀,将来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一个比一个大。直到现在,刘飞还很感激当年李虎珍老师的恩情,工作、生活上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和李老师分享,有什么烦心事,也会和李老师吐露。刘飞说,李虎珍老师的班里学习氛围很好,大家比学赶超,追求进步,目前已涌现出一大批各行业中坚人才。38年来,李虎珍教出的优秀学生自己也数不清。

“第一次站在民盟组织的社会补习班讲台上,有的学生比自己年龄还大些,难免有些紧张,后来不断磨合、积累经验,大家亦师亦友,相处融洽。”李虎珍回忆,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特别是住校学生和农村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有一次,一名农村住校生突发疾病,家长不在身边,李虎珍和同学们一起把他送去医院,垫资、签字,守着学生及时做完手术,一直到家长赶来,才放心回家。

受李虎珍影响,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家。大学任教的小女儿今年还将赴国外攻读博士。她们说,父亲是自己的榜样,要传承好家风、师德,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


刘俊:半生诲人不倦育得桃李满园

“穷其一生,终其所爱”是身为人民教师的刘俊对自己37年教师生涯的态度。

刘俊是隆德县高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1985年,我刚毕业就走上了教师岗位,少年意气奋发,立志要培养出2000名大学生。”刘俊说。如今,满头青丝变白发,教了37年化学的刘俊始终坚守一线,带出了24届高考毕业生。

用心浇灌堂前花,育得桃李满天下,学生的成绩如同一枚勋章,带给老师无限荣耀。在刘俊教过的学生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其中,考入中国科学院的就有15人。

“范瑞娟,高考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来在中科院读了博士,毕业后在北方民族大学当了教师。”

“马二元,高考考入长安大学,后来去马来西亚留学,毕业后在当地就业,工作中的优秀表现真为我们中国人争光。”

“如今,天南海北都是自己的学生,感情纯粹,亦师亦友,走到哪里都有亲人。”说起教育成果,刘俊满脸自豪,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往事历历在目,多得说不完。2003年非典时期,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在县城考点附近的宾馆住宿。刘俊的学生里,有一个叫赵旺兄的女孩,家庭困难,住不起一天二三十元的宾馆。考试第一天,赵旺兄竟骑着自行车从沙塘镇的家里到县城的考点。刘俊知道后训斥了她一顿,语气中是责怪,内心里却泛着酸楚。第一场考试结束,刘俊在考点附近帮赵旺兄登了一间宾馆,嘱咐她道:“放心住,好好考,其他事少操心。”

发榜后,赵旺兄考上了天津医科大学。“我当时太高兴了,知道这孩子一定有出息!”如今,赵旺兄硕士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刘俊身体不好外出就医时,赵旺兄就忙前忙后,有时寄送药物,回报恩师之情。

刘俊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是教师,看着父亲的一生桃李满园,他们敬佩、崇拜、羡慕,励志要当像父亲这样的教师。他们以父亲的精神为榜样,以父亲的理想为力量,也培育出了很多优秀学生。

9月15日是刘俊的生日,今年的这一天,也是他为自己37载的教师生涯画上句号的一天。

回望站在讲台上的日子,他恋恋不舍,看到子女接续奋斗,他欣慰感动。退休后的刘俊,身体状况欠佳,但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说:“37年,我无愧于心,培养了1800多名大学生,这一生也是值得的。今后,儿女们是我教师理想的延续,我会时刻提醒他们,穷其一生,终其所爱。”


潘恒明:耕耘四十载倾心育英才

从最初走上讲台的七分热情和三分迷茫,到不断摸索中站稳了讲台,倾注全部心血一干就是40年,西吉中学退休教师潘恒明用自己的初心和行动践行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1982年,潘恒明从固原师专毕业后,正式踏上了立德树人的讲台,先后在西吉夏寨中学、袁河中学工作,并于1988年调入西吉中学工作。在这40年的教学生涯里,他不忘初心,以越来越大的热情和日臻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法辛勤劳作于教学第一线。

在西吉中学,潘恒明一直从事语文教育和班主任工作,他深知“教书育人、育人为要,德才兼备、品德为先”的道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最关注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还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善于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他有一颗公正无私的心,对学生严格而不苛刻,严肃而不冷漠,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正是他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历年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曾被闽宁两省联合表彰为优秀班主任。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在历届高考中,潘恒明班里语文均分一直高出全区均分10分左右,所带学生多次在“圣陶杯”等全国性作文大赛中获奖,20多名学生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部”,20多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录取。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全国语文教师精短论文大系》等刊物上发表或在相关刊物举办的论文评选中获奖,独立设计的高考语文模拟题(一套)和单元测试题曾被“精华教学信息交流部大联考总编室”采用。


朱进国:对教育保持热爱为师者初心不改

从事教育与研究40多年,宁夏师范学院教授朱进国身上散发着温文尔雅的气质,身材颀长,说话语速较慢,发音字正腔圆。

朱进国的老家在西吉县震湖乡立眉村。1974年,16岁的朱进国作为大队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被队里的小学聘为民办教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1978年,朱进国考入原固原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调入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在宁夏师范学院退休,教书育人44年。在这期间,他一边为学生授课,一边不断给自己“充电”,先后在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陕西师范大学进修学习。他说,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基本功,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研究,才能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知识体系。这是他从教几十年的心得之一。

在宁夏师范学院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吴琼眼里,朱进国是他求学路上的一束光,让他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朱老师从不吝啬,总是倾囊相授。他经常用生动的比喻和故事,让看似枯燥的知识妙趣横生。”吴琼说。朱进国热爱自己的事业,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学生。

朱进国总是说,教师除了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爱事业、更要爱学生。无论对乖巧老实的学生,还是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他都一视同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与尊敬。

2018年,朱进国退休后被宁夏师范学院返聘,留在三尺讲台上,继续孜孜不倦地追求他所热爱的事业。


周建谊: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教育

“教育的路途,很长也很苦,但是精神却是富足的。”临近教师节,固原市第一小学退休教师、65岁的周建谊回想起了自己的从教生涯。

青年时,周建谊一直想成为一名护士,但阴差阳错,下乡当了3年知青后,她考试被固原民族师范录取,“可能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铁饭碗吧,既然考上了就好好上学。”她笑着说。中专毕业后,周建谊先后在中卫市海原县李旺镇、原州区开城镇小马庄村的村小担任语文老师,1986年调入固原师范附属小学(今固原市第一小学)教书。时任校长隋秀花倡导青年教师唱主角,一进校,就让她班主任和代课老师一肩挑。“在这里教了27年书,也当了27年班主任,一直坚持到退休。”周建谊感慨。

作为班主任,周建谊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灵关爱学生,以足够的爱意去打动学生、感化学生,有时遇到顽皮不写作业的学生,她总是先细心询问原由,然后耐心辅导学生写作业,最后和学生谈心,告诉他们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下次要按时完成作业。作为代课老师,每次教学之前,她都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教案,课堂上不断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快乐地学,学得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面对低年级的学生,一定要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多练多积累,这样才能从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教多年,让周建谊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在她的回忆里,当时学校没有暖气,学生冬天上课全靠生炉子取暖,她总是早早来到班级将炉子烧热,打扫好办公室和教室卫生,等待着学生到校上课。如今虽然退休在家,周建谊每天仍是早早起床,为孙女做好早餐并送她去学校。

站上三尺讲台耕耘多年,周建谊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头担的是义务,一头担的是责任。“当了一辈子教师,爱了一辈子学生。我把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教育和孩子,值当,自豪。”周建谊深情地说。


张耀斌:山窝窝里育人才

张耀斌在原州区官厅镇薛庄、沙窝等多所学校任教40年,任劳任怨、甘于奉献,2年前从高红小学光荣退休,圆满完成乡村教师职业使命。

如今从沙窝、高红等乡村走出来的优秀人才,很多都上过张耀斌老师的数学课,他们为在山窝窝里能遇上这么好的老师感到幸运,经常说,如果没有张老师,他们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农村。

1978年,张耀斌从固原一中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官厅庙台七年制学校任民办教师,第二年,他所教的初中毕业班数学成绩全县排名第五。后来在固原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于1981年回到官厅,在张洪小学任教。“那时候的农村条件艰苦,学生没有铅笔、本子,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教室也十分简陋,都是破旧的土坯房。”张耀斌说,他亲身经历了教育事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农村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让他再也不会为山里娃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担忧,他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早早就成为一名党员。

无论走到哪里,张耀斌所代的班级数学成绩都在全乡甚至周边乡镇名列前茅,他辅导的学生,也多次获得全国数学邀请赛名次。教书是张耀斌的本职工作,育人更是他一贯秉承的教育理念。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也能被他独有的亲和力感化,从班级倒数,一路进步到取得优异成绩。

离开讲台,张耀斌还保留着职业生涯的各种奖状,退休前几年,他也顺利获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每想到这些,他就感到特别欣慰、无比踏实,算是对站了40年的讲台有个交待,问心无愧。


记者:崔一波 郑 琪 王旭东 王 沛 胡 欣

编辑:张永东

责编:马茂荣

审核:王   勇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立即下载
发送